讓你不開心的只是你的念頭(不是事情本身)
真正的修行往往不是躲在深山打坐冥想,而是在生活每一個小細節中。
新年前我去剪了頭髮,出來的效果不是太滿意,覺得有點短,但我也不以為然,因為我頭髮生長速度很快,大概一個月左右就會長回來了。
但今天約了一個幾年沒有見面的朋友吃飯,她說了一句:「你個頭剪得好碎。」
當下我情緒馬上就上來了,但我還是強裝冷靜,說:「是嗎?反正我現在也沒有很介意自己的樣子。」(顯然就是很介意。說沒有很介意是自我保護中,背後的意思是:「你最好給我閉嘴。」🤣)
朋友沒有發現我的不悦,繼續說:「但是我就是會介意呀,好像你看我現在的頭髮也很混亂,我總是處於這樣的狀態,雖然我上班的時候沒多少人在看我,但自己感覺就是覺得是不是應該整齊一點?尊重一下工作?」
當下我更加不悦了,內心在想:
「你意思是我很醜樣嗎?」
「你意思是我沒有尊重和你的會面嗎?」
但我還是裝作一副很冷靜的樣子、還是送了朋友去搭車,好好說了再見。
會面結束後,我問自己:
當我有「對方覺得我很醜樣和不尊重她」的想法時,我覺得憤怒、不悅,但如果我沒有這個想法呢?
當我沒有「對方覺得我很醜樣和不尊重她」這個想法時,重看對方的說話,她可能真的只是很單純表示「我的頭髮剪得很碎」然已,憤怒的情緒也自然消失了。
而因為我自己內在也有「這次剪得不怎麼樣」的想法,所以我才會對這句說話那麼敏感。如果我內在沒有那個想法,我是不會生起情緒的。(就像如果Elon Musk被人說是窮光蛋,他只會覺得好笑,不會覺得憤怒)
我們會因為別人的言行不開心、失落,除了因為自己內在也有那個想法,是因為我們的小我總是從別人的說話/行為中加插了很多解讀:
「他沒有回覆我的訊息一定是不喜歡我。」
「他沒有邀請我去朋友聚會,很不尊重我。」
「媽媽只叫我付家用是因為她重男輕女、喜歡弟弟多過喜歡我」
但真相可能是:
- 他沒有回覆你的訊息,是他看完後忘記回覆/ 以為自己回覆了,但其實沒有。
- 他單純覺得你不會喜歡去那個活動,所以沒有邀請你。
- 媽媽只叫你付家用,是因為她知道只有你可以依賴、只有你最疼愛她,而弟弟無論怎樣要求他付家用,他也不會就範。
令我們生起情緒的,往往是我們的念頭,而不是事情本身。
下次當你有情緒的時候,問問自己:
「我所想的事,100%是真的嗎?」
「當我沒有這個念頭時,我的思想、行為會有什麼不同?」
然後把你的念頭反轉:
原句:「他不尊重我。」
「他沒有不尊重我。」
「我不尊重他。」
「我不尊重我自己。」
這些反轉後的句子也有讓你想到什麼嗎?